网上搜七十至九十年代初的电影时发现这篇帖子,觉得挺有意思,所以转了过来:)
原文出处:
19楼互动空间 » 狂奔的恐龙 杭州上空的鹰 » 博客
http://blog.19lou.com/122579/viewspace-401287
那种老电影,你可以觉得它很傻逼,因为每个人物,每个故事,每个场景都是面具化、格式化、脸谱化的
但我看中的是电影里的那种纯洁的气氛,坏人坏得那么彻底而明显,好人好得单纯且天真
那个时候的社会也简单,每个故事到最后都有完美的皆大欢喜的结局,坏人被抓住了,失足青年悔悟了,不求上进的弟弟向哥哥学习成了先进工作者,女孩子通过努力考上了大专,科学工作者完成了技术攻关,体育健儿比赛胜利了,农村青年自由恋爱成功了。
啊,那个时候的生活多纯洁啊,我就想起了我小时候,幼儿园,老师客客气气,不骂人,不打人,总是和善地给我换尿湿的裤子,周末可以吃肉包子。
白天学认字和数数,到了下午,大家坐在树荫底下玩游戏
家里也很舒服,总是有好吃的菜,爸爸妈妈带我去看电影,买点巧克力吃
狗日的,那才是和谐社会
以前的80年代老电影里还有很多种职业现在已经消失了,比如百货商店营业员,他们会用一根绳子把四瓶酒完美地捆在一起,拎着方便,买糖呢就会用牛皮纸包成一个完美的包裹,现在去超市就给你一个塑料袋,不分青红皂白往里一塞,显然不够和谐
还有书店,以前的书店也是柜台式的
看自行车的大伯
街上用麦芽糖画成动物形状卖的
还有粮站,买米要用粮票,再自带麻袋,套在米仓下米的口子上,粮站的叔叔一开闸,大米就哗哗地流进袋子里
交警站在街边的岗亭里值班
街头有耍猴的和玩杂技卖艺的,现在估计都要被城管扫荡一空
修雨伞的和磨刀的
我总觉得那个时候是我从小到大最无忧无虑的时候,也可能是记忆的过滤作用,把不高兴的事情自动忘记了,把好玩的事情都记住了?
